|
|||||
|
世界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五个阶段的演变与启示 | ||||||
![]() |
||||||
发布时间:13-01-06 | ||||||
作者:李伟阳(国家电网公司社会责任处处长、全球契约中国网络秘书处副主任)
历史的进程与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逻辑有着惊人的一致 世界企业社会责任发展经历了五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基于纯粹道德驱动的企业社会责任管理阶段。最早的企业社会责任概念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是企业家个人道德追求的反映。往往体现为对企业投身公益事业的管理。在这个阶段,对企业社会责任,也就是说企业能否超越股东利益关注社会利益是一个有着很大争论的问题。而且,这里面还有一个企业家在配置企业资源时应该拥有多大自由裁量权的问题。企业家作为众多股东的代表,是受托管理,把企业资源用于社会公益事业,是否侵犯了股东的利益?当时存在着很大的争议。美国社会曾经发生过一个非常有名的诉讼,就是福特汽车的小股东向福特提起诉讼,认为福特汽车不分红,将红利用于扩大再生产,固然提升了汽车的生产规模,降低了汽车生产成本,为用户创造了价值,但是侵犯了小股东的利益,是不当之举。后来法院的判决也支持了小股东的诉讼请求。可见,企业社会责任从诞生之日起就充满了争议。这是第一阶段。 第二个阶段,基于社会压力回应的企业社会责任管理阶段。风起云涌的企业社会责任运动直接推动了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比如,劳工权利运动、绿色环保运动、人权运动、消费者权利运动等等。企业社会责任运动对企业管理形成了非常现实的压力。面对外界压力,企业是被动回应,穷于应付,还是主动回应,主动管理?这是当时企业社会责任管理的重大问题。正是对社会压力的积极回应,形成了企业社会责任管理第二个阶段,核心是对社会压力的回应。当然不同的企业采取的方式并不一样,有些是被动应付,有些是主动响应,并制定积极的回应方案。如果将视野拉回到现在的中国,我们可以看到基于社会压力回应的社会责任管理阶段的现实性。客观存在的社会压力和不断提升的社会对企业的期望,必然会成为企业管理议程的重要内容。 第三个阶段,基于社会风险防范的企业社会责任管理阶段。这一阶段与基于社会压力回应的阶段有一定的联系,因为它们都与企业面临的风险管理需要紧密相联。但是,它与前一阶段有着本质的区别。这一本质的差别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呢?对于前一阶段,企业对社会压力作出回应,实际上是企业对社会的普遍期望所作出的回应,是企业对社会最关注的重大问题所作出的表态,要对社会的普遍要求予以认同。但是对于社会风险管理阶段的企业社会责任管理,它最重要的议题是要对内生于企业运营过程中的社会和环境风险给予主动的、全面的关注,并对其实施有效的管理。这就意味着企业社会责任管理真正融入企业运营的核心业务流程。 根据调查,有83%的日本国民认为企业最重要的社会责任是企业向社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安全与健康、质量、性价比、环保性等。这是一个认同程度非常高的调查结论。也就是说,对于一个具体的企业而言,企业社会责任管理首要关注的应该是企业的核心业务流程。企业风险管理的重点要从应对企业外部的压力转向自己的核心业务流程。企业必须深刻地分析清楚核心业务流程对人有什么消极影响?对环境有什么消极影响?应该如何处理企业运营过程对人和环境所造成的消极影响?采取怎样的战略举措,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消极影响?以发电企业为例,在西南地区建水电站,必须充分考虑对地质环境的影响,对交通航运的影响,对农业灌溉的影响,如果没有对上述因素进行充分的考虑,必然会产生很大的社会和环境风险。与特定企业相关的社会和环境风险必然内生于核心业务运营过程之中。从企业运营开始就立足战略高度将可能产生的社会和环境风险纳入企业管理议程,是基于社会风险管理的企业社会责任管理的根本内涵。 第四阶段,基于财务价值创造的企业社会责任管理。现在大家一般将其称之为责任竞争力。也就是通过开展企业社会责任业务实现企业的盈利目标,从而提升企业的市场和财务的竞争力。能帮助企业挣钱的企业社会责任。这本质上是工具理性的企业社会责任观。从管理视角表达,可以称其为基于财务价值创造的企业社会责任管理阶段。对于责任竞争力这一概念,我并不反对。跨国医药公司开拓中国市场的重要方式就是选择慈善事业作为突破口,与国内的公益组织合作,以向患者赠送自己生产的药为突破口,提升企业形象,宣传药品疗效,从而以最快的速度占领中国市场。这是典型的工具理性。但是它确实也应该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倡,我也支持这个。它可以促使企业发现新的商机,发现实现资源更优配置的新方式、新空间。但是,我认为我们绝不能完全地以工具理性替代价值理性,否则对企业社会责任管理实践的根本突破会产生障碍。我们必须要有新的突破。 第五个阶段,基于综合价值创造的全面社会责任管理。(详见本刊2010年第2、3、4期“融慧责任视点”专栏)这不是纯粹的理论探索,事实上,世界上一流公司的社会责任管理实践已经超越了企业社会责任管理理论的发展。我们提出企业全面社会责任管理理论,根本上是对一流公司社会责任管理实践的总结、提升与理论化。企业向社会提供商品和服务的过程,不仅是为股东创造利润的过程,而且是为全社会创造经济、社会和环境的综合价值的过程。我们不能简单地把生产经营过程变成一个创造利润的手段和方式。否则类似三鹿奶粉的事件就一定会层出不穷。因为它不需要关心产品本身,而只要关心能否将奶粉卖出去,能否赚钱。企业必须始终记住,企业向社会提供产品和服务的过程,实际上是对社会和环境产生影响的过程,是企业与现实的人发生关系的过程,是企业与环境发生关系的过程。因此,我们不仅需要工具理性,而且必须高举价值理性的旗帜。我们要在内生的道德动力推动下,有效管理企业运营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最大限度地创造企业发展的经济、社会和环境的综合价值。我衷心地希望我们的大企业能够通过基于综合价值创造的企业社会责任管理变成伟大的企业。 伟大的企业必须从根本上转变管理的逻辑 我衷心地希望,中国的企业能够更进一步,从致力于以最快的速度满足顾客的需求,再进一步发展到致力于培养和服务一个个全面发展的人,真正地将眼光转向人的舞台。因为一个文明程度越来越高的社会,呼唤对真正的人的培养,企业需要服务人的全面发展。一个真正的人,对生存的自然环境有要求,对社会的人文关怀有要求,对维护人的尊严有要求。一个真正的人,必然是一个全面的人。基于综合价值创造的全面社会责任管理,归根结底是为了呼唤人的全面发展,适应人的全面发展,推动人的全面发展。 |
||||||
【关闭窗口】 |
全球契约中国网络Copyright &2012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48822号-3 |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
|||